• 藥物諮詢 (02) 7728-2123
  •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宜家藥師

正確使用精神疾病用藥

近幾年的社會新聞中,不時出現街頭隨機傷害人的事件,加害者也常會被 影射為精神疾病患者,在「台灣報紙對精神病患烙印化之初探」(王美珍,2004年) 調查中,最常被強調的負面特質是「危險而具攻擊性的」(59.9%), 無形中更加深大家心中對於精神疾病的迷思與誤解。其實,精神疾病病人若能接受專業醫療診治,定時並正確使用精神疾病藥物,病情多數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與常人無異。

精神疾病依據不同的類型,所使用的藥物也有所不同。依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簡稱DSM﹞,精神疾病分為憂鬱性疾患 (Depressive Disorders)、焦慮性疾患 (Anxiety Disorders)、雙相情緒及相關疾患 (Bipolar and Related Disorders)、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 Spectrum)等大類。其中,以焦慮、憂鬱性疾患最為常見,佔所有精神疾病的90%以上,在一份「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報告中指出,台灣地區焦慮、憂鬱性疾患的盛行率,自1990年的11.5%提升至2010年的23.8%,世界衛生組織也預估2020年的全球十大「疾病與傷害」排行榜中,憂鬱症將躍居排名第二。

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
精神疾病的治療可分為心理、藥物以及其他治療(例如:環境治療)。心理治療方式是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幫助改變其行為與想法。藥物治療則是藉由調控體內的神經傳導物質來改善症狀,並依照疾病類型劃分成以下幾類:
  • 治療憂鬱、焦慮性疾患藥物
    抗憂鬱劑主要的作用方式是抑制某些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在體內的再回收,增加其與神經節作用的時間,以改善憂鬱症狀。服用抗憂鬱藥物的初期可能會出 現噁心、嘔吐、口乾、便秘等症狀,大部分會在服用數週之後慢慢緩解,與食物併服也能減少腸胃不適狀況產生。抗焦慮藥物在服用期間可能會有昏昏沉沉、想睡覺 的現象,應盡量避免開車或是從事需要高度注意力的工作。
  • 治療雙相情緒及相關疾患藥物
    雙向情緒疾患就是我們一般所稱的躁鬱症。目前此疾病之治療目標,主要是先透過藥物來控制情緒起伏強度,控制躁症症狀,再針對情緒穩定做治療,例如:鋰鹽、抗癲癇藥物(Valproate、Lamotrigene)等。其中鋰鹽是目前最廣泛被使用的治療藥物,能有效降低自殺風險,但初次使用產生藥效約需時1-2週,產生的腸胃副作用,會在服用藥物一段時間後逐漸消失。使用鋰鹽、Valproate治療都需要維持一定的藥物血中濃度,若任意更改服用方法與用量,將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在服用藥物期間,都應配合醫囑抽血檢查藥物血中濃度,以利醫師確認是否須調整藥物。
  • 治療思覺失調症藥物
    主要分為傳統型與非典型藥物兩大類。傳統型藥物的治療效果主要來自對抗多巴胺在神經系統內的作用,例如:Haloperidol、 Chlorpromazine等,副作用主要為影響中樞神經方面,例如:不停地活動、站立時不斷搖晃身體;非典型藥物的治療效果除了對抗多巴胺的作用,也與一些其他的神經傳導物質有關,例如:Clozapine、Olanzapine,相對於傳統型藥物來說,對於中樞神經的影響較不顯著,但可能引起身體代 謝方面的問題,例如:體重增加、高血脂等。並沒有證據顯示非典型藥物治療效果一定優於傳統型藥物,個體之間也有差異,醫師會依據生理性檢查、藥物副作用產生及忍受度,評估調整藥物或治療劑量,盡可能提升病人服藥配合度及舒適性。
正確使用精神疾病藥物問與答
Q: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會影響身體,當有這些情況出現就要馬上停止服藥?
A: 精神疾病的藥物皆需要一段時間才會看到效果,而藥物的副作用大多會隨著服藥期間增長而漸漸改善。服藥初期若出現副作用別緊張,按時服藥並觀察嚴重程度,若身體能接受這些作用,且不影響到生活,則繼續服用,並於下次回診告知醫師評估;若是身體無法忍受這些副作用,且情況隨著時間更加劇烈,建議立即停止服用藥物,並回診找醫師更改處方或調整劑量。
Q:服用藥物後沒有看到療效,就應該馬上停止服藥,換另外一位醫師就診?
A: 精神疾病的藥物選擇是一連串的試誤過程,要耐心接受治療,定期回診配合醫師的檢查評估,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服用藥物初期若沒有立即見效是正常的,切記千萬不能擅自停用藥物。反之,若是覺得症狀改善就自行停藥,也是不可以的。精神疾病的藥物必須持續服用,否則容易再發病,如同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疾病 的治療需要長時間配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控制。至於服用時間的長短,或是藥物的選擇,則視病情而定,部分發病多次或治療效果較差的病人更需長期服藥。在治療期間,若有任何藥物上的疑問,也可以諮詢醫師或藥師為你解答。長期治療的病人,建議可以找固定的醫師看診及開立藥物,一旦有任何病情變化時,固定的醫師比較瞭解詳細的病史,因此較能做有效且完善立即的處理。

罹患精神疾病並不可怕,及時求助、勇於面對疾病,按時服藥,必要時給予病人需要的支持,多數可以達到有效的控制。對於社會上的精神疾病病人,我們要以正確的心態去看待他們,有時惡意的眼光對病人更是無形的傷害,適時地給予善意的關懷以及援助,對病人來說會是更大的支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