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的現今之際,老人族群常因生理機能衰退及慢性疾病影響而增加使用多種藥品的機會,故針對老人族群的用藥安全更加突顯重要。曾有研究指出,如果老人發生跌倒意外後,約有42%的人需要住院接受治療,出院後仍有37%的人需要在護理照護機構繼續接受照顧,可見跌倒事件對老人族群來說是一項嚴重的事故傷害。
容易導致跌倒的因素很多,如身體姿勢控制不佳、視力不良、血壓異常、認知障礙、藥物或酒精影響、鞋具衣著或環境等因素,其中不少老人跌倒事件可能是與藥物相關,所以預防老人因藥物因素導致跌倒意外,是許多醫療照護機構特別看重的議題。老人族群可能因服用安眠藥或鎮定劑而增加跌倒的風險,除這類影響精神意識狀態的藥物外,某些類型的藥物可能因不遵醫囑使用或任意變更劑量,都可能與跌倒事件相關。
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如用於鎮靜安眠的苯二氮類(Benzodiazepines)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治療憂鬱症藥物及思覺失調症藥物等都是常引起老人跌倒的藥物;這些藥物導致跌倒的原因可能為過度鎮靜、影響動作失調的錐體外徑症狀或低血壓相關。曾有新聞報導指出,這些藥品在剛開始使用初期或長期使用時,比較容易導致老人族群跌倒。另外有部分研究表示,如果服用長效劑型或較高劑量的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物,可能有較高的跌倒風險。雖然仍需更多的臨床文獻來證實這類藥物的影響,但依臨床專家的一般建議,老人族群應儘量使用較低的有效劑量,並隨時注意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尤其是曾發生跌倒的高風險對象,更需醫療人員及家人的特別注意。
降血壓及心臟血管作用藥物也可能會增加跌倒的風險,其中血管擴張劑引起老人跌倒的比例較高。此類藥物導致跌倒的主要原因可能與姿勢性低血壓或心律異常等副作用相關。依據一項統合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乙型交感神經接受器阻斷劑(Beta-blockers)和跌倒的相關性並不顯著,而利尿劑與老人跌倒有些微的關聯性。心臟血管作用藥物常合併多種藥物一起使用,可能會因藥物交互作用而增加病人跌倒的風險。
其他可能引起鎮靜安眠、精神混亂、步伐不穩、心律不整、體液減少、姿勢性低血壓、延緩神經反應或減低認知功能副作用的藥物,都有可能會導致老人意外跌倒。如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劑及鴉片類止痛劑會影響認知功能,產生鎮靜、暈眩、肌肉鬆弛、警覺降低和反應延緩的反應。其他常被認為可能導致跌倒的藥品,如緩瀉劑會增加老人如廁頻率,而容易於廁所發生跌倒事件;降血糖藥物可能導致血糖過低、暈眩而發生跌倒;抗癲癇藥物因其鎮靜、嗜睡和暈眩副作用,可能讓老年人的肌肉張力及平衡感降低,造成運動失調而容易發生跌倒;抗膽鹼藥物可能引起鎮靜、嗜睡、意識不清現象而發生跌倒;麻醉藥物常用於手術前麻醉作用,病人可能容易在手術後1至3天發生跌倒問題,這可能與麻醉藥物的鎮靜、肌肉鬆弛、血壓降低作用相關;傳統抗組織胺藥物因其中樞神經抑制作用而產生思睡、步行失調及精神集中困難等副作用,亦有可能導致跌倒事件;常用於老人族群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藥物,如:Levodopa和Bromocriptine,可能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嗜睡和視覺模糊等作用,也需特別注意。
為預防老人用藥後發生跌倒意外,需要所有醫療人員與照顧者共同合作,醫療人員可收集病人完整的用藥紀錄,事先評估是否有易導致老人跌倒的藥物。以本院的用藥安全機制為例,醫師開立處方時,針對所有65歲以上的病人會有老人不適當用藥的醫囑提示機制,依系統檢核藥品後跳出提示視窗,提供醫師處方藥物的適當資訊。精簡處方藥物品項也可以預防老人發生藥物相關跌倒事件,因為不同的藥品會彼此產生交互作用或重複用藥情形,因此,藥師在核對處方時,會主動評估多重用藥、交互作用及不良反應註記,並與主治醫師討論共識。
醫療人員會針對特殊族群加強病人衛教及用藥指導,提醒病人及其照護者對藥物可能增加跌倒風險及需特別配合注意的事項,並進行預防跌倒的衛教說明,以有效預防因藥物導致跌倒之不良事件。病人應遵守醫囑及醫護人員、藥師所衛教指導的注意事項,勿隨意更改藥物用法;照護者要充分了解病人使用藥物的用法用量,協助正確服用藥品,並應注意居家環境的安全,要著重適度照明,浴室地面要有適當的防滑設施並裝置扶手,通道處不要放置太多雜物、電話線或延長線等,另搭配輔具的使用,包括床邊扶手、拐杖、助行器等,可降低跌倒的機率。
老人用藥多注意,可預防跌倒以永保健康,這需要醫療人員、病人和照護者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預防用藥後發生跌倒的意外,增進老人用藥安全與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UpToDate: Falls in older persons: Risk factors and patient evaluation
2.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老人健康促進計畫
3.病人安全事件提醒-易增加跌倒風險的藥品。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工作小組
4.內科學誌 2014:25:137-142
5.醫學與健康期刊2013年第2卷第l期
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如用於鎮靜安眠的苯二氮類(Benzodiazepines)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治療憂鬱症藥物及思覺失調症藥物等都是常引起老人跌倒的藥物;這些藥物導致跌倒的原因可能為過度鎮靜、影響動作失調的錐體外徑症狀或低血壓相關。曾有新聞報導指出,這些藥品在剛開始使用初期或長期使用時,比較容易導致老人族群跌倒。另外有部分研究表示,如果服用長效劑型或較高劑量的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物,可能有較高的跌倒風險。雖然仍需更多的臨床文獻來證實這類藥物的影響,但依臨床專家的一般建議,老人族群應儘量使用較低的有效劑量,並隨時注意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尤其是曾發生跌倒的高風險對象,更需醫療人員及家人的特別注意。
降血壓及心臟血管作用藥物也可能會增加跌倒的風險,其中血管擴張劑引起老人跌倒的比例較高。此類藥物導致跌倒的主要原因可能與姿勢性低血壓或心律異常等副作用相關。依據一項統合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乙型交感神經接受器阻斷劑(Beta-blockers)和跌倒的相關性並不顯著,而利尿劑與老人跌倒有些微的關聯性。心臟血管作用藥物常合併多種藥物一起使用,可能會因藥物交互作用而增加病人跌倒的風險。
其他可能引起鎮靜安眠、精神混亂、步伐不穩、心律不整、體液減少、姿勢性低血壓、延緩神經反應或減低認知功能副作用的藥物,都有可能會導致老人意外跌倒。如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劑及鴉片類止痛劑會影響認知功能,產生鎮靜、暈眩、肌肉鬆弛、警覺降低和反應延緩的反應。其他常被認為可能導致跌倒的藥品,如緩瀉劑會增加老人如廁頻率,而容易於廁所發生跌倒事件;降血糖藥物可能導致血糖過低、暈眩而發生跌倒;抗癲癇藥物因其鎮靜、嗜睡和暈眩副作用,可能讓老年人的肌肉張力及平衡感降低,造成運動失調而容易發生跌倒;抗膽鹼藥物可能引起鎮靜、嗜睡、意識不清現象而發生跌倒;麻醉藥物常用於手術前麻醉作用,病人可能容易在手術後1至3天發生跌倒問題,這可能與麻醉藥物的鎮靜、肌肉鬆弛、血壓降低作用相關;傳統抗組織胺藥物因其中樞神經抑制作用而產生思睡、步行失調及精神集中困難等副作用,亦有可能導致跌倒事件;常用於老人族群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藥物,如:Levodopa和Bromocriptine,可能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嗜睡和視覺模糊等作用,也需特別注意。
為預防老人用藥後發生跌倒意外,需要所有醫療人員與照顧者共同合作,醫療人員可收集病人完整的用藥紀錄,事先評估是否有易導致老人跌倒的藥物。以本院的用藥安全機制為例,醫師開立處方時,針對所有65歲以上的病人會有老人不適當用藥的醫囑提示機制,依系統檢核藥品後跳出提示視窗,提供醫師處方藥物的適當資訊。精簡處方藥物品項也可以預防老人發生藥物相關跌倒事件,因為不同的藥品會彼此產生交互作用或重複用藥情形,因此,藥師在核對處方時,會主動評估多重用藥、交互作用及不良反應註記,並與主治醫師討論共識。
醫療人員會針對特殊族群加強病人衛教及用藥指導,提醒病人及其照護者對藥物可能增加跌倒風險及需特別配合注意的事項,並進行預防跌倒的衛教說明,以有效預防因藥物導致跌倒之不良事件。病人應遵守醫囑及醫護人員、藥師所衛教指導的注意事項,勿隨意更改藥物用法;照護者要充分了解病人使用藥物的用法用量,協助正確服用藥品,並應注意居家環境的安全,要著重適度照明,浴室地面要有適當的防滑設施並裝置扶手,通道處不要放置太多雜物、電話線或延長線等,另搭配輔具的使用,包括床邊扶手、拐杖、助行器等,可降低跌倒的機率。
老人用藥多注意,可預防跌倒以永保健康,這需要醫療人員、病人和照護者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預防用藥後發生跌倒的意外,增進老人用藥安全與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UpToDate: Falls in older persons: Risk factors and patient evaluation
2.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老人健康促進計畫
3.病人安全事件提醒-易增加跌倒風險的藥品。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工作小組
4.內科學誌 2014:25:137-142
5.醫學與健康期刊2013年第2卷第l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