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為了讓孩子不受疾病的侵襲,施打疫苗可說是預防傳染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台灣自1948年引進第一支白喉類毒素疫苗起,便開始了預防接種的工作。
◎預防接種的定義
人體在接觸抗原之後會產生抗體,以後若再接觸到此種抗原即具有免疫的效果,疫苗即是利用此種原理,將抗原或抗體給予人體,以防止疾病發生或使病情減輕。
◎疫苗分類
疫苗大略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活性減毒疫苗,產生的免疫力較持久且效果佳,但安全性顧慮較大,如卡介苗、口服小兒麻痺疫苗、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等;另一類則為非活性疫苗,由於毒性較低、時效短、無法引起完整的反應,有時必須追加施打,如DPT(三合一)疫苗、日本腦炎疫苗等。
◎幼兒常規疫苗(由政府提供,依兒童健康手冊上的時程接種)
疫苗大略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活性減毒疫苗,產生的免疫力較持久且效果佳,但安全性顧慮較大,如卡介苗、口服小兒麻痺疫苗、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等;另一類則為非活性疫苗,由於毒性較低、時效短、無法引起完整的反應,有時必須追加施打,如DPT(三合一)疫苗、日本腦炎疫苗等。
◎幼兒常規疫苗(由政府提供,依兒童健康手冊上的時程接種)
- 卡介苗:主要可避免造成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接種部位大多有紅色小結節,變成輕微的膿泡或潰瘍,用無菌紗布或棉球擦拭即可。
- B型肝炎疫苗:若媽媽為高傳染性B型肝炎帶原者,新生兒需在出生24小時內先注射一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 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混合疫苗(DPT):這三種疾病具有極高的致命性,因此預防接種相當重要,若曾發生嚴重反應,可改接種含非細胞性百日咳疫苗成分之三合一疫苗(DTaP)或白喉、破傷風混合疫苗(DT)。
- 小兒麻痺口服疫苗:小兒麻痺嚴重時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肢體殘障。口服(沙賓疫苗)可有效產生長久的腸胃道免疫力及提升群體免疫效果,但接種前後半小時應避免飲水、進食或吸吮奶嘴。
- 水痘疫苗:接種疫苗後仍有可能感染,但症狀會較為輕微。需注意施打後六週內宜避免使用水楊酸類藥品 (salicylates)。
-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罹患此三種疾病可能發生腦膜炎、肺炎或聽力受損等併發症,於接種疫苗後可獲長期免疫。
- 日本腦炎疫苗:日本腦炎大部分為無症狀感染,有些會終生運動殘障或產生精神疾病。至目前無特殊?法,唯一預防方法即施打疫苗。
- 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新型三合一疫苗)(DTaP):傳統的三合一疫苗較容易產生副作用,新型三合一疫苗是將百日咳桿菌無效有害的物質除掉而製成的非細胞性疫苗,此疫苗可減少發燒等副作用發生率。
- B型嗜血桿菌疫苗:b型嗜血桿菌是五歲以下幼兒細菌感染的主因之一,感染初期類似感冒,可能引起肺炎、腦膜炎、關節炎及敗血症等嚴重合併症。此疫苗副作用低,預防效果佳,可與三合一疫苗等同時接種。
- 混合疫苗(或稱多合一疫苗):為了不讓寶寶成為挨針包,混合疫苗逐漸發展出來,所謂四合一疫苗,即DTaP疫苗再加入b型嗜血桿菌疫苗;五合一疫苗,則是四合一再加入小兒麻痺疫苗(沙克疫苗),不會因接種口服小兒麻痺疫苗而造成麻痺症,對免疫機能不全的小寶寶有較高的安全性,但無群體免疫效果;六合一疫苗則是再將B型肝炎疫苗加入五合一疫苗。需注意的是,六合一疫苗接種時程是出生1.5個月、3個月、6個月及1歲6個月。
- 流行性感冒疫苗:流感症狀比一般的感冒嚴重,此疫苗僅對A型與B型流感病毒有效,並非所有感冒都能預防。保護效果只有一年,故每年都需要接種一次,而六個月以下嬰兒無法產生有效免疫力,不適合接種。
- A型肝炎疫苗:雖然A型肝炎目前在台灣並不多見,但因傳染性極高且感染後會引起急性肝炎或猛暴性肝炎,加上國人出國旅遊盛行,因此仍需特別留意。預防首重飲食衛生,其次是注射疫苗,滿1歲及施打6~18個月後各需接種一劑。
- 肺炎疫苗:肺炎鏈球菌是造成嬰幼兒重症感染常見的病原菌之ㄧ,五歲以下的幼兒是高危險群,尤其是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因免疫力不足特別容易受到感染。由於此菌對抗生素的抗藥性不斷增加,導致治療上的困難,因此注射疫苗就成為重要的預防措施了。早期疫苗(23價多醣體疫苗)對兩歲以下的幼童,無法誘發具保護作用的免疫反應,而新型肺炎鏈球菌疫苗-(七價接合型疫苗)對兩歲以下的幼童有較佳的保護力。
- 輪狀病毒疫苗:輪狀病毒是導致嬰幼兒急性腸胃炎主要的原因之ㄧ,因冬季為高峰期,又稱為「冬季腸胃炎」,好發於六個月至兩歲嬰幼兒,傳染力強。感染時會出現嘔吐、水狀腹瀉及發燒等症狀,嚴重時甚至需要住院治療。平時除勤洗手及注意環境清潔外,可口服疫苗以減輕病程,降低住院率。疫苗依廠牌不同接種分2劑或3劑,本院目前之品項分2次口服,第一劑需在出生6週後投與,第二劑與第一劑至少間隔一個月以上且需在出生6個月內投與。